
生活在首尔的50多岁上班族孙某最近开始缩减伙食开支。作为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孙某要承担妻子和两个儿子的日常消费。他将外出就餐次数减少了一半,而且即使外出用餐也会选择去比较便宜的汤饭店,而不是高消费的家庭餐厅。在家做饭所需的食材等支出也大幅缩减。去超市时,他会选择猪肉代替牛肉,购买加工食品时尽量挑选“买一送一”、“买二送一”的促销商品。孙先生表示,“收入基本没变,但飙升的补习班费用又省不下来,只能在吃的方面尽量节省”。
数据显示,去年韩国连续第二年出现外出就餐与家庭饮食消费同步下降的情况。这是自2005年有统计以来首次出现这种现象。
根据当天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数据,与外出消费相关的餐饮业生产指数在2023年下降0.7%后,去年又下滑1.9%。家庭食品相关的食品饮料零售销售额指数则呈现2023年-3.0%→去年-1.5%的走势。今年这种双降趋势可能持续。今年第一季度餐饮业生产指数同比萎缩3.4%,食品饮料零售销售额指数也下降0.3%。

通常情况下,外出就餐和家庭饮食消费具有此消彼长的互补关系。在饮食作为生存必需的前提下,人们往往增加外出就餐就会减少家庭饮食,反之亦然。但新冠疫情后全球持续的高通胀现象,导致民众同时缩减了这两项支出。韩国开发研究院(KDI)经济展望室室长郑圭哲(音)指出,“这种反常现象反映出内需经济衰退已相当严重”。
今年焊工物价呈现稳定趋势,月度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涨幅连续四个月维持在2.0%~2.2%区间,但此前累积涨幅过大。与疫情爆发的2020年相比,物价整体涨幅已超过16%。尤其食品相关价格仍在高位运行。上月加工食品价格上涨4.1%,创下2023年12月(4.2%)以来16个月最大涨幅。外出就餐价格上涨3.2%,达到去年3月(3.4%)以来13个月最高值。
消费者正转向价格更实惠的单位食堂。数据显示,去年机构食堂行业生产指数增长3.3%。据农林畜产食品部统计,去年第四季度餐饮业景气指数仅为71.52表现低迷,但细分领域中机构食堂指数高达96.31位居榜首。首尔37岁的公司职员申某表示,“经常光顾附近公共机构的食堂,每餐只需5000韩元,比普通餐厅或自己做饭更便宜,营养搭配也更合理”。在职场人聚集的网络社区,随处可见为节省餐费干脆不吃正餐或戒掉咖啡等甜食缩减开支的帖子。
